新密通

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验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659|回复: 0
收起左侧

新密历史沿革及各时期主要事件和人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9 11: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

来吧,加入我们,不要只是一个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验证码快速登录

x
新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溱、洧两条历史名河世代孕育着新密人民。三皇之世的伏羲氏;五帝时期的黄帝、祝融氏、郐国;夏代早期的夏启;西周时期的密国、郐国;春秋时期的郑国均在此建都立国。秦汉之后新密隶属虽屡有变更,县治三次搬迁,但“密”名一直沿用至今。

上古三皇之世为伏羲氏的故里,后炎帝曾于此征伐补遂。
0.jpg
河大教授、全国民俗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张振犁先生,在撰文《“浮戏”本是“伏羲山”,华夏文明此有源》中说:“大部分位于新密的浮戏山即是以伏羲氏命名的伏羲山,是伏羲氏的故里。”

《密县志》记曰:“补城在补子庙西南。”南宋罗泌撰《路史》记曰:“(补)为三皇之世封国,炎帝伐补遂。”补国都城的遗址在新密市牛店镇潭村湾村绥水北岸的补子庙一带。补国在三皇之时曾被炎帝所征伐过。《五帝本纪·郑世家》中记载史伯答(郑)桓公言:“若克二邑(虢、郐),鄢、蔽、补、丹、依、田柔、历、莘,君子土也”。说明在春秋之时,补国仍旧存在。后被郑武公所灭,为郑国地。

五帝之初为黄帝之都轩辕丘。
河南省博物院名誉院长、研究员许顺湛先生在《黄帝居轩辕考》一文中写道:“轩辕丘在新郑县老城西北。梅山、泰山环拱,溱水、洧水襟带之范围内。”此地正是新密市曲梁乡的古城寨一带。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曹桂岑先生在《五帝时代的都城考》中写道:“轩辕丘是黄帝时的都城,位于新郑西北,新发现的新密市古城寨龙山文化古城址应是轩辕丘。”“古城寨是一处河南省境内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意义最为重大的龙山文化城,应是黄帝的轩辕丘。”原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先生在对古城寨进行了认真研究以后,认为:“新密市地理环境所具之特点也使其具有较邻近地区更宜于古代先民建邦立都的优越条件。新密古城寨遗址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是中华民族迈步进入文明时代的起始点。也因此与许多学者一样,认为黄帝所都轩辕就是新密之古城寨城址”。
2.jpg
另外,经我市黄帝文化研究会多年的调查研究,在我市发现了如黄帝与其大将练兵讲武的“黄帝宫”及记录此事件的唐独孤及所撰的《黄帝宫风后八阵图碑记》、黄帝拜将的“力牧台”黄帝拜大隗真人求治国之道的“大隗山”、黄帝为纪念功劳卓著的大将大鸿而命名的“大鸿山”、黄帝与当时中医鼻祖岐伯研讨中医理论的“岐伯山”、在此讲武论兵的“讲武山”,黄帝北上战蚩尤的行宫“黄帝岭”,黄帝北上战蚩尤的立旗誓师之地的“摩旗山”及其附近屯粮之地的“屯粮凹”、议论要事之地“议事台”、排练演奏军乐之地的“弹唱沟”等近50处黄帝活动的遗迹。

帝喾时期为祝融之墟
帝喾之时,因火对人们生存、生活十分重要,他就派黄帝的裔孙重黎为管理火的官职,为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就派重黎去讨伐,而重黎未能将共工消灭,就在庚寅这一天按军法责罚了重黎之后,将其免职,然后让其弟吴回复为管理火的官职祝融。其后人即以其官职祝融命为祝融氏。他们所居住的地方后人称为“祝融之墟”。

河南省社科院原考古所研究员马世之在《新密古城寨城址与祝融之墟问题探讨》一文中指出:“祝融之族起源甚早,但兴盛时期大体上在帝喾高辛氏居于华夏盟主地位之时。……祝融之族活动地域最早是在豫中的嵩山地区。……新密市东邻新郑、北接郑州,正是祝融部落活动的重要地区。……只有古城寨城址是祝融之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古城寨有高大城墙,内又发现宫庙建筑,具有都邑的性质,……应为祝融时都城。”《通典》曰:“祝融之墟,黄帝都于有熊亦在此。”故可知我市曲梁乡的古城寨古城在黄帝时为都城轩辕丘,祝融之时亦为祝融之墟。

尧之后为郐国之都城的所在地。
汉司马迁所著《史记·楚世家》载:“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四曰会人。”《世本》曰:“陆终娶于鬼方氏之妹,……为之女嬇……,是生六子,……其四曰求言,是为会人。……居(溱、洧)两水间,食溱洧焉。”徐广曰:“郐在密县,妘姓矣”。郑玄《诗谱·郑、郐谱》云:“郐者,古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郐国在《禹贡》豫州外方之北,荥波之南,居溱洧间。祝融氏名黎,其后八姓,唯妘姓郐者处其地焉。”《大清一统志》:“郐城在密县东北五十里,接新郑界。”《大明一统志》:“豫之域,周封黄帝后于此为郐国”。
3.jpg
大量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证明新密古城寨一带,黄帝时为黄帝都城轩辕丘;帝喾时的祝融氏曾在此建都称祝融氏之墟;尧时黄帝后裔又在祝融之墟处建立了郐国。
周时为郐国和密国。

《大清一统志》云:“郐城在密县东北五十里,接新郑界,周初封国”。《大明一统志》、《禹贡》皆言:“豫之城,周封黄帝后于此为郐国。”《说嵩》:“郐、虢,俱附太室东北,周子男之国。”“周时阳城负黍、郐、虢、巩、刘、滑、邬、新、密、或为采邑,或属甸服。带砺之壤,俱以拱卫王室。”《国语·周》:“一年、王灭密。注曰:周初姬姓之国。今河南密县东南,为周恭王所灭。”《盟会图》云:“(密)国,圻内国,宣(恭)王灭之,此河南密。”《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密县,古密国也,亦郐国地。”以上是说西周之时,因为其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受到特殊照顾,仍被封为郐国。同时,距此不远存在一个小国叫密国,在周恭(宣)王时被灭,后其地均属郐国。
4.jpg
春秋之初郑在此建都城,后设新密邑。
春秋《国语·郑语》:“(郑)桓公为周司徒,问于史伯曰:王室多故,余惧及焉,其何可以逃死?”史伯对曰:“其河、洛、济、颍之间乎,其子男之国,虢、郐为大,虢叔恃势,郐仲恃险,是皆有骄侈怠慢之心,而加贪冒。君若以周难之固,寄孥与贿焉,不敢不许。周乱而弊,是骄而贪,必将背君。君若以成周之众奉辞伐罪,无不克焉。若克二邑,邬、蔽、补、舟、依、田柔、历、华,君之土也。前颍后河,左洛右济,主芣隗而食溱洧,修典刑以守之,唯是可以少固”。《汉书·地理志》:“郑桓公寄孥与贿于虢、郐,郐受之。后三年,幽王败,桓公死,其子武公与平王东迁,卒定虢、郐之地,右洛左济,食溱洧焉。”这二段俱言,春秋之时,郑桓公为周朝司徒,看到周朝即将败亡,怕连带受害,就向史伯请求迁徙到一个比较安稳之地。史伯分析了中原一带的形势,指出虢国和郐国的溱洧之地是建都的一个比较理想的地方。后三年犬戎攻克咸阳,周幽王被杀,郑桓公战死。以后郑桓公之子武公协助周平王平叛,把周朝都城迁到洛阳,同时郑武公灭掉虢、郐及其周边小国,将都城迁于溱洧,即今之新密东曲梁乡溱洧交汇处的交流寨一带。

关于郑灭郐之事《韩非子》中有二段有趣的记载,郑桓公怕同周朝一起灭亡,他听从了太史伯的建议,先把自己的家属和财产寄存于郐国之地溱洧二水交汇处的附近(今新密曲梁乡的溱洧交流处的交流寨)。此时的郐国国君郐仲,不敢得罪身为周朝司徒的郑桓公,只好答应在郐城附近划给其一块地方。此地距郑国都城很近,郑桓公经常去郐城拜访郐国之君郐仲,因桓公身材魁梧,像貌堂堂,身居高位,谈吐有礼,赢得了郐仲夫人叔妘的青睐,长此以往就和郑桓公有了暧昧关系。郐仲明明知道了这件事,迫于郑桓公的地位与实力,也无可奈何。但郑桓公觊觎郐国的政权并非一日,但限于郐君友好的情面又不好动武,就心生一计,在他的城门外,修了一个高坛,卜了一个好日子,在台上举行了一个隆重仪式,对所有到场观看的人声明:“郐国的能臣良将都暗地告诉我,欲投奔我们郑国,我曾私下允诺了封给他们的官位和土地,今天同着众人,我将我的承诺写在竹简上,再涂上公猪血和鸡血,以示我决不食言。”仪式之后,将竹简埋在城下。郑桓公这样的举动很快传到了郐君郐仲的耳中,他没有识透郑桓公的反间计,不辩真伪,认为他手下的人已经背叛了他,就不问青红皂白,把这些人斩于城下。因为这些大臣和将士都是郐的精英和骨干,这一下郐国的国力大大削弱,根本无力和郑国抗衡,成了郑国的附庸。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郐风》即反映的是此时郐国的衰败和人民流离失所和无家无国的现象。郑桓公的儿子郑武公当政后,轻轻松松就把郐国给灭了。《汲冢周书》曰:“斧不胜柯者亡。有郐君上下不临,禁伐不行,重氏伐之以亡。重氏,郑也。”指出了郐国的灭亡是由于国小势微,郐君懦弱,政令不行,众叛亲离,所以被郑国灭亡了。
5.jpg
郐国被郑武公灭亡后,即将郑国国都建在新密东部溱、洧交汇处的交流寨一带。并在原密国都城(今新密市大隗镇)设一重要城邑——新密邑,又叫新城。
到郑国第三代国君郑庄公执政时,其弟公叔段在封地——京(今荥阳京襄城地)积极扩充自己的势力,欲篡夺王位。大臣祭仲告诫郑庄公要尽早将其除灭,郑庄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公叔段起兵叛乱后,庄公在鄢地将其打败。史称“克段于鄢”。因公叔段阴谋篡位时,其母欲为内应,使庄公十分恼怒,克段后,将其母流放于颍地,并说:“不到黄泉勿相见”。后庄公后悔了,颍考叔为庄公出主意,挖隧道及泉,在地下见母。最后,母子在地下相见,史称“黄泉见母”。自此,郑庄公的地位得了巩固。

郑庄公为周室卿士,其曾以“王命讨不庭”,讨伐了宋国、卫国的“不会王命”;当周王室想让西虢公担任王室卿士时,郑庄公质问平王,平王不敢承认。郑庄公让周王之子狐为人质于郑国,郑国公子忽为人质于周朝,史称“周郑交质”;平王死后,周桓王即位,终把周王室政务交给了西虢公。郑伯为了表示对周桓公的不满,就派大夫祭足先后割取周王室温地小麦和成周之地的谷子。史称“周郑交恶”;周桓公为惩罚郑庄公犯上,亲帅各国军队去讨伐。结果郑国将周桓公打的大败,郑大夫祝聃一箭射中周桓公肩膀,桓公负伤而逃。史称“射中王肩”;此时郑国蒸蒸日上,民富国强,越来越强大,史称:“春秋小霸”。《诗经·郑风》多反映这时期郑国,春暖之时青年男女于溱洧河边谈情说爱的一派欢快情景。

周惠王二十年(公元前657年)秋,惠王欲废太子郑,立第二位王后生的儿子带为太子。众多诸侯不同意,惠王即召见郑文公,以晋、楚不侵犯郑国为允诺,让郑文公协助实现这一计划。郑文公在齐桓公召集各国在首止(睢地)立太子郑的盟誓大会时,不参与盟誓就偷偷逃回了郑国。为此,齐桓公非常恼怒,就在第二年夏天召集宋、陈、卫、曹各国,以郑国在农忙时修筑都城违犯了成命为借口,进行讨伐。各国军队集中在新密邑西部的肖鱼(今新密市米村乡东北),然后包围了郑国的新密城(即今新密市大隗镇)。郑国马上派使者向楚国求援,楚国派兵围攻齐的盟国许,各国联军急释郑救许,郑国之围始解。

此时郑国又一次东迁建的都城(今郑韩古城)还没有建好,为赶时间,所以郑文公违背成命,在农忙之时仍征民赶筑。由此可知郑国自郑武公时将国都东迁新密溱洧,到文公时将溱洧之都城迁至今新郑的郑韩故城,在新密建都有120年左右的时间。此后新密成为郑国西部的一个重要城防——新密邑。
1.jpg
战国时,属韩国,又曾为楚地。
《史记·郑世家》:“郑居乙二十一年(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并其国。”新密随为韩国所辖。
另据《韩策》:“韩公叔与几瑟争国,郑疆为楚王使于韩,矫以新城,阳人谷世子。”《楚策》:“城浑说新城令,遂南交于楚,楚果以新城为主郡。注:新城,郑新密,今荥阳密也,汉北海,河南皆有。此属楚,盖河南密也。”此意是韩国公叔和公子几瑟争位时,楚国乘机占领了新密之地。属楚了短暂一段时间。

汉袭秦制,属河南郡,治在大隗。
《说嵩·封域表》:“秦,阳城县、颖阳县、纶氏县俱颖川郡。巩县、成皋、密县俱三川郡”。《汉书·地理志》:“河南郡,密。颜师古注曰:故国,有大隗山、淠水出焉,南到临颍入颍。”《后汉书·郡国志》:“河南尹。注:秦三川郡。高帝更名,世祖都洛阳,建武十五年(公元前39年)改曰河南尹。密。”
此说,秦时即有密县,属三川郡,西汉属河南郡。东汉时河南郡改为河南尹,密属河南尹。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改汉为新朝,引起全国人民的反抗。刘邦的后人刘秀在南阳于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十月起兵造反。从此开始了刘秀与王莽的夺权战争。四年(公元23年)六月,在昆阳(今叶县)刘秀率军一举大败王莽军队。紧接着刘秀又亲率大军攻下了颍阳(临颍)、阳翟(禹县)、京(荥阳)和密县。此后新密这块地方成为汉光武帝刘秀与王莽的反动势力,刘玄的残余势力,及地方割据势力进行激烈战斗的重要战场之一。刘秀的许多重要战将在此战斗过和留有遗址。如名列“二十八宿”列第三位开国功臣的官拜执金吾封胶东侯的贾复曾在我市白寨乡的光武陈村一带屯兵筑城,大战莽军。至今“贾复城”遗迹仍存。为纪念“二十八宿”的开国功臣位二十九的捕虏大将军、封杨虚侯的马武,在我市来集镇马武寨村,修寨筑城大破莽军之地,今村名为“马武寨村”,其后人继其侯位为杨姓,流经此地河也名为“杨河”。身为“二十八宿”的开国功臣位十的积弩将军昆阳侯傅俊;“二十八宿”的开国功臣位九的执金吾雍奴侯寇恂都为攻克密县(新密),平定密之匪乱做出了很大功绩。特别是“二十八宿”的开国功臣位二十四的骁骑将军昌城侯刘植在密县与莽军的激烈战斗中以身捐驱,葬身我地。其子刘向继承他的爵位,后成文坛的一位耀眼明星。其孙刘歆官拜骁骑将军,成我国东汉时期的古经文学派的开创者和目录学家、天文学家。

东汉初,新密还出了两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位是密令卓茂;一位是大司徒侯霸。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县人,出身官宦世家,祖父和父亲在西汉时都曾官居郡太守。茂初召为丞相府府吏,后升任给事黄门侍郎,又升任密县县令。他敦仁忠谨,与人为善,以德育人,视民如子,废旧除新,更新吏治。当时相邻县城的同僚都嘲讽卓茂无能,为此河南郡特为密县增加了一个守令。但卓茂不惧流言,依然我行我素,几年后密县风气大大好转,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尚。西汉平帝时,河南郡发生了蝗灾,周边20多个县都深受蝗害,由于卓茂不信邪,发动全县人民灭蝗,唯独密县没受蝗害,郡太守亲到密县视察后,大加赞赏。

王莽独揽朝政时,任卓茂为主管农业的大司农六部丞。他离密时,男女老少怀念他的恩泽,哭着为他送行,后王莽篡夺帝位,卓茂不愿与其合流,托病辞官,回乡以教书为生。
刘玄即位后称更始帝,闻卓茂之名,召为侍中祭酒。可卓茂见更始帝政昏纲乱,不听劝谏,自己就以年老体衰,辞官归里。

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后,首先想到了卓茂,就派人寻找,并召见了他。为表彰他的品行,提升为大傅,并封为褒德侯。特下诏书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夫名冠天下,当守天下重赏,……今以茂为太傅,封褒德侯,食邑三千户,赐几杖车马,衣一袭,絮五百斤。”然后又提升了卓茂的二个儿子。建武四年,卓茂病故,汉光武帝赐棺材和坟地,自己还穿上白色衣服,驾车亲临为卓茂送葬。密县人民为纪念他的恩德,就在县治(大隗镇)修建了他的衣冠冢和卓茂祠。后县城西迁后,又建了卓茂祠,并入名宦祠,世代祭祀。

侯霸,字君房,河南密县人。他的堂叔侯渊,是汉元帝时期有名的宦官,颇有才华,又善于词章,号称“大常侍”。汉成帝即位后,选任侯霸为太子舍人。霸虽出身豪门,广有家财,但他视金钱如粪土,他勤奋好学,矢志不渝。王莽改朝后,侯霸为随县令,时随县风气败坏,盗匪成风。其到任后清除了匪盗,使人民过上了太平日子。后又升任他为执法刺奸。他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哪怕是当朝重臣,他也毫不手软。后又任淮平大尹,政绩斐然,获得百姓赞扬。此时王葬失败,全国陷入空前混乱的局面,他施展自己的才干,竭思惮虑,保淮平一方没受到战乱之苦。

更始元年,刘玄征召侯霸进宫,淮平百姓闻讯后,嚎啕大哭,扶老携幼,横卧在道路上拦住使者的车不让通过,恳求再留侯霸一年,无奈使者只好空车回朝禀报。

建武四年,东汉光武帝征召侯霸入宫,授尚书令,因其精通典章制度,就让其挑起制定朝纲的重任,他修改了历朝旧制,重订的典章对稳定政局、缓和社会矛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以后,凡是光武帝所颁布的轻徭薄赋,奖励农耕的诏书都出其之手。第二年任侯霸为大司徒,又赐关内侯。侯霸在任期间明察秋毫,廉洁奉公,是一位两袖清风的好官。建武十年(公元34年),侯霸辞世。汉光武帝为失去了股肱之臣深为惋惜,并亲临吊唁。下诏曰:“唯霸积善清洁。视事九年,汉家旧制,丞相拜曰,封为列侯。朕以军事暴露,功臣未封,缘忠臣之义,不欲相逾,未及爵命,奄然而终。呜乎哀哉!”又封谥霸则乡哀侯,食邑二千六百户。子侯昱继承了他的爵位。临淮一带官民为怀念侯霸恩德为他建了祠庙,长年供祀。密县人民将他列乡贤祠,各代颂扬。

三国时期属司州河南郡
魏曹称帝后,全国设十二州六十八郡,密属司州河南郡。

晋属司州荥阳郡
《晋书·地理志》:“司州荥阳郡统县八:荥阳、京、密县等八县。”清《河南通志》:“密县,晋属荥阳郡。”
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前赵刘曜攻入洛阳,大肆焚烧府第寺庙,司空苟藩败逃登封,扼阳城,把晋朝的行政机构迁到密县(今刘寨镇黄帝宫一带)。秦王司马邺也到密县避难,在此与其舅舅苟藩,苟组相遇。后二人保其南走许昌、临颍,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又回到长安。永嘉六年(312年)九月被封为皇太子。建兴元年(313年)四月即皇帝位,为孝愍帝。在位四年,在风雨飘摇中结束了自己年轻的一生,西晋也随之灭亡。

东晋明帝太宁年间(公元323——325),后赵石勒攻入河南,豫地皆归之。
东晋穆帝永和年间(公元345——356),河南之地陷前燕慕容隽的统治。后,前秦符坚遣王猛攻入洛阳,河洛之地悉为符坚所占领。
东晋孝武太元九年(公元384年)晋督都谢玄收复河南,豫之地又复归晋。
东晋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河洛又陷于后秦姚兴的统治。
东晋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公元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国号宋。与北魏政权对峙,成为南北朝的开端。
刘宋属荥阳郡
《宋书·州郡志》:“武帝(刘裕)北平关洛,河南底定。置司州判使,沿虎牢,领河南、荥阳、弘农三郡。荥阳领京、密等九县。”密县在刘宋时为荥阳郡所辖。
北魏孝文帝初属荥阳郡,后分治武陵城、曲梁城,又属广武郡。
《魏书·地形志》:“荥阳郡,密。两汉属河南,晋属。治密城,有承云山、青烟台、开旸山、大龟山、子产墓、卓茂冢、祠。又广武郡,领县五。曲梁孝昌(北魏孝明帝)中,分密治。有武陵城、曲梁城。”
据明袁弘道《游超化寺》中所记……一碑没没土中,见其者,知其为北朝(北齐)制也。据之,字尚可识,齐河清(北齐武成帝)二年(公元563年)置。白玉像碑阴有维那昙鸾名,是尝学于流支者也,”昙鸾为北魏时的高僧,山西雁门人,五台山出家,因多病曾赴南方于陶弘景求长生方,后回到洛阳与印度高僧菩提流支相会,传其《无量寿经论》,他认为此是解脱生死的大仙方。从此昙鸾拜菩提流支学习佛经。后他得知密县的超化寺是释迦摩尼的真身舍利所在地,就到超化寺潜心钻研佛经,身居维那之职,专管佛事。并把佛经理论与中国的情况结合,创立了净土宗最早的理论,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无比巨大的作用。他被称为佛教净土宗的鼻祖。同时由此文献记载可知密县超化寺在北魏时期已具有相当规模了。并非所传超化寺为隋唐创建。
北齐属荥阳郡
《太平寰宇记》:“高齐(北齐)文宣(公元550年)移理于今县东四十里故密县城(今大隗镇)为理。”
北周属荥州,后又改为郑州。
《太平寰宇记》:“后周建德六年(公元577年)灭齐,是年统于周宇文氏,属荥州。”《通志》:“后周,改郑州。”
隋属郑州。县治迁古法桥堡。
《太平寰宇记》:“属郑州。(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移今理,即古法桥堡城。”
另据《法苑珠林》所记,唐时列入全国的十九座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塔,其中有“隋、密州超化寺塔,”位列十五,此已指名超化寺塔,为隋朝所建。另外,明赵御众有“塔破开皇宇,村留超化名”句,开皇为隋文帝年号,此已说明超化塔为隋开皇(公元581-600)年间所造。所以,是隋文帝开皇年间建造了超化寺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塔。从此,超化寺名声大噪,成了中原佛教的重要活动场所。
唐属河南郡,后改密州,并置零水、洧源二县,寻废,复置密县,属郑州。
《唐书地理志》:“河南省河南郡,密,畿。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以县置密州,并置零水,洧源二县。四年(公元621年)州废,省零水、洧源,以密隶郑州,龙朔二年(公元662年)隶属。”
五代属河南府
《通志》:“属河府。”《说嵩》:“五代禅夺,传各短世,郡邑之考末说焉。……唐之旧州县,皆不见于五代史,其为因唐之旧,无有废置可知也。”
《职方考》称:“洛阳在后梁、后唐、后汉、后周时经常作为都城。欧阳修认为并不见于五代史是因为都沿袭唐时属辖,故《通志》认为密仍属河南府”。
宋属京西北路,河南府洛阳郡。后割隶郑州,旋复属河南府。
《宋史·地理志》:“河南府、洛阳郡,因梁、晋之旧为西京。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分隶京西北路。密,畿。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割隶郑州。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还隶府。”
金、元属南京(汴梁)路郑州。元改密云县,割属钧州。
《金史·地理志》:“南京初曰汴京,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更号南京。郑州,(中),防御。宋荥阳郡奉宁军节度(使)。密有大隗山、溱水、洧水。元属汴梁路郑州,后割隶钧州改为密云县。”
《元史·地理志》:“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为路十二。汴梁路,(上)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改南京路为汴梁路,领州五。郑州,(下)。元初,领新郑、密八州县。后割新郑、密属钧州。钧州(下)。伪齐置(金封宋济南知府刘豫为伪齐皇帝,都大名)颍顺军。金改颍顺州,又改钧州。(元)至元二年(公元1274年),又割郑州密县来属。密云,(下)”
明复为密县。属开封府钧州,又称禹州。隶河南承宣布政使司。
《明史·地理志》:“开封府禹州,地曰钧州。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四月避讳(皇帝朱翊钧)改曰禹州。领县一,密,曾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六月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闯王李自成攻破密县城。杀知县朱敏汻、辞官在家的太仆卿魏持衡、教谕岳士瞻、举人马体健等人。
清朝因之,属直隶禹州,改属许州府,旋属开封府。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升禹州为直隶州,十三年(公元1735年)升许州为府,以密属焉。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府废,改属开封府。
中华民国属豫东道,又改开封道,道废后,直属河南省,又属河南省第四、第一区辖。
民国版《密县志》:“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州府,将豫省划为东、西、南、北四道。豫东道辖三十八县,密与焉。”“三年(公元1914年)内务部颁发行政区划一览表,复将豫东道改称开封道,属县悉仍其旧。”
《中国地名词典》:“国民政府成立,道废,直属河南省。”
1946年《河南省行政区划表》:“第四区辖:郑县、广武、汜水、密县、禹县、长葛、新郑。”
1946年《河南省行政区划表》:“第一区辖:荥阳、汜水、密县、禹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隶属郑州专区、开封专区、郑州市、开封地区、郑州市。
《河南省地名词典编纂简讯》:“1952年陈留专区和郑州专区合并,命名为郑州专区。”
1955年郑州专员公署由荥阳迁驻开封市,更名为开封专员公署,称其管辖的地区为开封专区。
1958年版《郑州年鉴》:“1958年12月经河南省人民委员会37次会议通过并报国务院批准,将原开封专区西部的荥阳、密县等五县划归郑州市管辖。”
1961年12月10日,省委决定将荥阳、密县等五县划归开封地区管辖。
1984年版《河南年鉴》:“1983年9月1日,国务院批准河南部分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的报告,将开封地区的巩县、新郑、密县、登封、中牟五县划归郑州市管辖。”
1974年密县县城由原县城搬迁至现新县城。
1974年因密县老城地下储煤丰富,新密矿务局欲以进行开采为由,经报国务院批准,同意县城搬迁。经多处调查,最后将新县城所迁地点定在老城北方四公里青屏山阳韩庄村一带。7月10日,密县新县城筹建处成立。
1979年9月,密县新县城经数年建设已初具规模,县委、县革委及县直单位陆续迁入新县城办公。
1982年8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密县来集乡和城关镇的惠沟、五里店、楚沟、杨寨、高沟、甘砦六个大队(村)划出,成立新密区,属郑州市管辖。
1987年3月11日,国务院决定撤销郑州市新密区,原所属的来集、七里岗乡仍划归密县。
1994年4月5日经国家民政部报国务院批准,撤销密县,设立新密市(县级)。省政府通知:委托郑州市代管。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民政批[1994]51号文‘关于河南省撤销密县设立新密市的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密县,设立新密市(县级),以原密县行政区域为新密市的行政区域。”
河南省人民政府4月20日《豫政文[1994]84号文‘关于撤销密县设立新密市的通知’》指出:“省政府决定,密县改为新密市后,委托郑州市代管。”
游千年县衙 · 品六朝文化

首页|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新密通:新密综合生活服务门户

GMT+8, 2024-3-29 00:32 , Processed in 0.257813 second(s), 32 queries 豫ICP备17022382号(3265353)

Powered by XMT Inc. © 2015-2025 ArrayV1.0QQ

系统运营:密通科技 豫公网安备 4101830200021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